首页

SM视频资源

时间:2025-05-30 04:59:12 作者: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浏览量:96977

  【东盟专线】中外学子以广西壮乡非遗为媒共赴文化之约

  中新社南宁5月29日电 (俞靖)5月29日,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揭牌仪式暨2025年中外儿童庆“六一”系列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少年代表与中国师生以非遗体验和友城交流为载体,共赴文化之约。

  此次活动以“童心同行 外事筑梦”为主题。活动上,“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正式揭牌,广西校方与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代表签署《国际友好学校协议》,该协议明确将在非遗手工技艺传承、教师研修、学生跨国研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我们知道绣球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学生通过手工激发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越南广宁省黎圣宗学校副校长阮氏金莺表示,越南广宁省与广西人文相通,中方教学中重视本土文化,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希望以此平台为契机,邀中方赴越深度交流,助力越中学子增进情谊。

  在活动非遗共创展区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右江壮族麽乜制作技艺传承人唐纯翠向海外学子展示壮族香囊“麽乜”缝制技艺。她介绍,壮族人有在端午节制作“麽乜”的习俗,寓意为吉祥平安,青少年们亲手将艾草等药材手工缝制进带有壮锦纹饰布料中,在透着药材香气的“麽乜”里,感受壮乡“非遗”魅力。

  活动中,中外青少年共同参观了广西国际友城展示厅,通过外事礼品和重要外事活动影像资料,了解广西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友好往来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已建立数十对国际友好学校,年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超百场。目前,广西正整合外事资源,致力于构建联通中越两国的跨国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让青少年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力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天津市住建委原党委委员、副主任王连成接受审查调查

唐丹从三个角度分析有些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行为。当前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在成长阶段经历了很多苦难,他们习惯了居安思危,即便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可能也难以接受这种转变,这是一代人独有的特征。

潘基文:各方应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而非逃避责任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中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新疆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区块创新发展跨境电商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乡村视频博主露丝称:“短视频给我带来好多改变,希望今年跟村民一起多拍视频、多带直播,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乡村生活、乡村特产,希望我们日子越过越好。”

美国将迎221年来最大蝉灾

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正式迈入“免签时代”,中外人员交流日益密切,外籍人员来华的支付问题越发得到重视。外籍人员更多使用银行卡和现金,而中国普遍使用移动支付,支付遇到难题该如何解决?为打通外籍人员在华支付的堵点,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支付指南,引起广泛关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